壽山保育常識Q&A
文/高雄鳥會
壽山是高雄市民最珍貴的自然荒野,每天都有難以計數的民眾來此登山,享受大自然的風光與陶養。保護這座山的美麗與完整,是大多數高雄市民的共同願望。然而,由於缺乏適當的認知,許多人在不自覺中破壞了這片山野。其實,只要稍加留意,我們便可以減少許多對自然的破壞。以下我們整理一些有關自然保育的答客問,希望幫助你對這片山林的認識與保護。
▲問:壽山有必要設置木棧道嗎?
答:雖然木棧道是人工建築,免不了會破壞自然,但是權衡利弊得失,還是應該設置才對,但事前必須仔細規畫路線,期望將破壞減至最低。為何要設置木棧道呢?理由如下:
1、可防止民眾上山時帶走泥土,尤以雨季更甚,並且可避免因天雨路滑所造成的危險。
2、可避免乾季時因民眾踩踏造成塵土飛揚,影響樹木生長,污染棲息在其上的昆蟲(如:蝶和蛾)住所及食草。
3、如果沒有設置棧道,則表土會被過度踩踏而硬化,妨礙根部生長,影響水份的吸收,且會造成樹根裸露,一遇颱風或暴雨,樹木可能倒塌或被連根拔起。
4、若設置水泥步道,豪雨來襲時,水不能順利宣洩而流向兩側,形成排水小溝,久之步道下的泥土被掏空,終將崩垮。
5、可指引民眾主要登山道路,避免迷路,而小型動物亦可在棧道下穿梭自如。
▲問:餵食獼猴是不是愛護動物的表現?對獼猴有無害處?
答:切切不可的原因如下:
1、一般動物的繁殖週期及族群數量,受到天然食物來源的限制,族群數量與環境容量維持一定的平衡,民眾的餵食使獼猴繁殖不受食物來源節制,導致獼猴數量急遽增加。1982年壽山尚未開放時,獼猴族群約150隻,到了1990年,獼猴數量上升至250隻左右,到了1996年又增加至約450隻。獼猴族群過量繁殖將威脅壽山生態平衡,影響其他生物生存空間。
2、民眾餵食使獼猴依賴人類提供食物,失去自己覓食能力;且人為餵食使獼猴因攝食過量,活動率減少,過度肥胖,行動笨拙,甚至摔下來造成殘廢。
3、獼猴和人過度親近,容易造成人猴共有疾病互相傳染(如:肝病),以及獼猴因受驚、發情、保護幼猴或搶奪食物而抓傷,咬傷民眾。
4、猴群社會原本應是以猴王為中心的嚴密社會,由於人為 餵食,使猴王對族群的控制力降低,野生猴群原有的階級倫理及主從關係,不易維持。
▲問:看到喜歡的植物,就摘回去食用好嗎?
答:有許多人採嫩葉回去當野菜,並非所有植物的嫩芽被採,就會長得更茂密,植物沒有腳,人類大量採集會影響生長,嚴重的話,它就加速開花結果,繁殖下一代後隨即死亡。因此,採集葉片會威脅到步道旁的植物生態。
▲問:為何不應該私自開闢休息區?
答:大量私闢休息區將造成樹木被砍伐、水土遭流失,原始生態及地質遭受局部破壞。若闢在懸崖或峭壁旁,則安全堪慮。若有民眾攜帶外來種植物到休息區種植,將造成強勢外來種植物侵佔本土種植物的生存空間。休息區常吸引民眾在此泡茶烤肉,容易引起森林大火。
▲問:為何不應私闢果園和違建?
答:違法私闢的果園和違建,個人收成獲利短暫有限,但卻使山坡地的土壤流失,造成坍方,嚴重危及民眾生命安全,必須付出重大社會成本,因此呼籲民眾勇於檢舉壽山的濫墾濫建。壽山珍貴的生態資源須靠民眾共同來捍衛。
▲問:為了維護清潔,掃除落葉有必要嗎?
答:民眾出於熱心服務的心態,掃除落葉、清潔環境,但若從生態的角度來看,卻適得其反,因為:
1、枯枝落葉層像一塊大海綿,暴雨來時可吸收大量水份,並減少雨水直接沖刷泥土表層,降低水土流失,且減少地表水分過度蒸發,維持適度的地面濕度。
2、枯枝落葉層是昆蟲重要的棲息繁衍場所。
3、枯枝落葉層腐化後,可提供養分給植物、昆蟲和微生物等,能肥沃土壤,讓萬物生生不息。